(網經社訊)2022年,互聯網行業面臨激烈的競爭與壓力。互聯網企業騰訊、百度、阿里、京東、B站、美團等不約而同的選擇降本增效,進行縮減業務、調整架構等。提高經營效率隊互聯網企業至關重要。
互聯網企業內部不斷調整的同時,外部也受到監管的制約。這一年,互聯網行業發布多項政策,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5月7日,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四部門發布《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提出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優化升級“青少年模式”、建立專門服務團隊、加強高峰時段管理等7方面工作舉措。
6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游部聯合發布《網絡主播行為規范》。《規范》共十八條,明確了網絡主播在提供網絡表演及視聽節目服務過程中,不得出現的31種行為。
6月24日,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決定》,新《反壟斷法》將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這是反壟斷法在實施十四年后完成了首次修訂。
互聯網行業在監管下日趨完善,未來將如何發展?身處其中的企業、從業者、品牌/商家以及消費者要如何面對?(詳見網經社專題:http://www.gxcxy.com/zt/2023zbdx)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表示:
1.2022 年是針對平臺經濟反壟斷的執法年。平臺經濟的數字化進程進一步推動了反壟斷的需求與必然,而數字經濟反壟斷則已然成為近年執法新領域。這也構成了互聯網企業與監管博弈的主要戰場,雖然“掐尖并購”是過去一年多來互聯網領域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重點監管方向之一,但從實際來看,互聯網巨頭們并未在投資并購上停步。
2.此前202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作為重點任務以來,中國反壟斷配合著大環境改革,正式進入‘強監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