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3月30日,京東集團宣布拆分京東工業與京東產發,分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準備在香港上市,這意味著,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正在批量制造上市企業。無獨有偶,3月28日,阿里張勇發布全員信,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業務集團成熟一個上市一個。然而,最新消息表明,旗下菜鳥回應目前尚無明確規劃和時間表。
阿里系、京東系紛紛分拆資產上市潮,這次特別默契,幾乎不約而同。不過,阿里還在“喊口號”,而京東旗下業務的IPO進程已經開始。(詳見網經社專題:http://www.gxcxy.com/zt/jdalss/)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電商快評。
觀點一:獲得發展空間 擺脫傳統組織變革羈絆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分析道,業務體系成熟之后,分拆上市的方式其實是科技公司的常態,不僅有助于業務獨立運營,而且有助于單獨的業務體系擺脫傳統大組織變革滯后的羈絆,畢竟大組織的運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滿足不了當前科技發展的速度。
“其實分拆上市的態勢一直是科技公司的比較常態化的動作,例如支付寶" target="_blank">支付寶從阿里巴巴體系中分拆出來,當時其第三方服務的份額基本上和淘寶差不多,顯然支付寶如果僅僅作為淘寶的一個事業部是不合適的。還有一種可能是分拆上市的業務體系和原有的組織架構不是很融洽,或者說分拆的主體可能只是原有組織架構中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和其他部門的關聯性不強,這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目前來看,科技公司分拆上市,較大概率上,是因為分拆的業務主體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立的業態,需要分拆后獲得獨立的發展空間。這也意味著當前科技產業的相關業務形態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已經具備了獨立運作的可能,所以分拆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陳虎東補充道。
觀點二:激活業務能動性 適應市場競爭
網經社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近幾年阿里巴巴、京東面臨來自拼多多以及抖音、快手的競爭壓力陡增,此時做出調整有利于激勵創新,是必然之舉。
“阿里巴巴集團體系龐大,統一的企業文化和組織架構不能完全適合所有業務板塊,基于此也應做出改革,加強企業的競爭力。在電商行業,集團拆分業務并不新鮮,京東此前已將物流和健康板塊拆分并分別上市,此外京東還控股達達,投資愛回收,收購德邦物流,拆分京東科技,輻射范圍涵蓋即時零售、二手電商、數字健康、物流科技、數字金融等賽道。而對于阿里來說,分為六大業務集團可以拆分龐大的體系,目標更明確,也會迎來更好的發展,這體現在京東身上也是同樣的道理。”莫岱青補充道。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當下,互聯網大廠業務拆分蔚然成風,如58同城已拆分出安居客、快狗打車、轉轉、天鵝到家等獨立業務;騰訊旗下有騰訊音樂、閱文集團、騰訊影業等;網易旗下有網易有道、網易云音樂等。而阿里此次“1+6+N”策略包括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業務,未來,不排除還有阿里生鮮、阿里跨境等新業務。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認為,這有利于激活各個業務單元的自主能動性,從而提升團隊的活力和創造力,能更快地進行決策適應復雜多變且快速的市場競爭。目前阿里和京東的業務繁雜而且許多業務規模較大,市場競爭充分,注冊制的實施和港股等國際金融市場的開放也利于更多企業上市進行融資和獨立發展。
觀點三:“母子”關系重構 再次“造血”或面臨挑戰
陳虎東認為,隨著近幾年科技公司的發展備受矚目,體系龐大之后,分拆上市應該會廣受關注。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而言,這也說明了傳統組織結構的調整效率,在當前的背景下,或許效率還不是很高。如果將組織結構看作是轉型的一種必備要素,那么這方面應該還有很多提升的地方。拆分上市相當于再造,在品牌、運營的獨立性、造血等方面,都會有一些影響。
莊帥也表示:對于分拆后的公司來說,他們股權關系、組織機制、治理結構、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等都提出了挑戰。對于原來的母公司與獨立業務公司的關系重構也同樣有著很大的挑戰。
“尤其對于阿里而言,一來,阿里沒法再繼續用一套企業文化和機制,來管理差別如此之大的業務單元;二來,競爭對手環伺,阿里過去的業務協同模式不適應競爭環境了。”莊帥補充闡述。
曹磊認為:包含在集團內的業務板塊價值易被湮沒,缺少溢價空間,只吃“大鍋飯”的業務容易躺平。而當其拆分上市后,對應的股權激勵更大,外部估值也會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