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ChatGPT等應用火熱出圈。火爆背后人工智能也暴露了一些問題。5月9日,抖音發布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規范暨行業倡議,要求發布者需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顯著標識并對產生的后果負責等十一條平臺規范與行業倡議。
此前,國家網信辦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這是國家首次針對生成式AI產業發布規范性政策。人工智能內容監管趨勢幾何?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電商快評。(詳見網經社專題:針對人工智能 抖音出手了!http://www.gxcxy.com/zt/rgzndy/)
觀點一:目的在于避免內容虛假 侵犯他人權益等問題
抖音此舉在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看來,在于規范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行業,避免生成內容出現虛假新聞、侵犯他人權利等問題,保護用戶和內容創作者的合法權益。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律師指出,抖音發布這個規范的主要目的是規范平臺上的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并防止其產生侵權等問題。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在短視頻領域中越來越流行,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虛假新聞、侵犯他人權利等。因此,抖音通過發布這個規范,希望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抖音通過發布規范,有利于在發生侵權案件后減少平臺責任,目前法律規定,對于平臺來說,如果對平臺內侵權案件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對于擴大的損失需要與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
觀點二:確保內容真實性是平臺的基本職責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認為,確保平臺內容的真實性是一個基本職責,針對當前的這種人工智能發展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作為平臺企業采取相應的手段和措施來予以規范,是很有必要的。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反向問題。此前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首例涉虛擬數字人侵權案對規范人工智能的發展會產生積極作用。在新的技術發展時期,需要在前期從平臺、企業到監管部門,加大對這領域的監管,從而推動這項技術的健康發展。
同樣,李旻也提到首例涉虛擬數字人侵權案,認定侵權行為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等費用。這個判決對行業起到了警示作用,提醒相關企業在使用虛擬數字人等技術時要注意保護知識產權等合法權益,避免侵犯他人的權利。同時,該案例也為后續相關糾紛確定了規則,在相關法律規范尚未出臺之前,提供了維權依據。
觀點三:AI技術加速落地 推動數字內容產業快速發展
AI技術在電商應用中加速落地,淘寶、京東、拼多多、快手、抖音、唯品會、返利科技、值得買、麗人麗妝、若羽臣等紛紛加碼。
莊帥認為,規范對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可以促進行業規范化、健康化發展,提高行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推動數字內容產業的快速發展。
從法律角度看,規范對行業發展有積極作用。規范的實施可以推動企業合規發展,強化企業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規避侵權風險,增強行業的法律風險意識。同時,規范還可以提高行業的誠信度和信任度,為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奠定良好基礎。